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我在春秋不当王在线阅读 - 第46章 身处黑暗的光明

第46章 身处黑暗的光明

    昭公元年,叔孙氏与孟氏联合打压季氏,季氏在鲁国实力已大不如前。鲁国的权柄,经过几十年的争斗,终于再度向国君倾斜。

    这是权臣争斗的必然结果。

    而李然从太子姬野之死开始的所有谋划,为的便是这个。

    十二月,季孙宿结束了拘留晋国的生活,终于被放还。与阳虎一起回到了鲁国。

    只不过经历过此一场风波之后的季孙宿,再也不复当初摄政国君之雄心壮志。回到曲阜的他便一直卧床不起,老态尽显,季氏宗主之位眼看便要传于季孙意如。

    季孙宿怎么也想不到,或者说是谁都不曾想到,从李然来到了曲阜的那一刻开始,一个微不足道的前洛邑守藏室史,竟有着这般神奇的能量,硬生生的搅动了整个鲁国的格局。

    重掌权柄的鲁侯,重新实施此前被废弃不用的初税亩制度,公室之资渐丰。

    而逐渐殷实的公室,也并未就此枕乐其中,挥霍无度。而是反哺于民,兴水利,惠民生,因此,鲁侯在民间的声望一时间竟是超越了三桓,大有中兴之象。

    李然从叔孙豹处得到最近朝政的反馈,看到曲阜城中欣欣向荣的民生,一时望着天际,喃喃道:

    “太子啊,李然总算是没有辜负了您的期望…”

    面对而今大局已定的鲁国,他最终还是决定辞去了鲁国客卿一职,尽管鲁侯再三请求留用,甚至是早已拟好了诏册。

    ……

    楚宫。

    鲁襄公倾公室之资修建的宫殿。

    这座承载着鲁襄公遗愿的宫殿,而今已经成为鲁国新的朝堂,鲁侯的一应起居以及朝政商议都在此地进行。

    而这,也正是事必躬亲的国君所必需的。

    面对拒绝了自己所欲授予卿大夫身份的李然,鲁侯甚为不解,问道:

    “先生为何不愿留在鲁国辅佐寡人?莫不是寡人做错了什么?”

    鲁侯还在自我反省,他还以为是自己最近的施政有何失当,所以李然才会拒绝留在鲁国。

    可谁知李然却是仰头望着天际流云,任由阳光洒在脸上,一片惬意与享受。

    “君侯可知,这世上最阴险可耻之人乃是何人?”

    好一阵后,李然这才开口。上来就是一道大问题。

    鲁侯闻声,思索片刻后言道:

    “自是那些擅权之辈!”

    他所指的自然就是季孙宿,因为,这一家子已成为他永远不能忘记的痛。而李然却居然摇了摇头。

    “难道不是?”

    面对李然的反应,鲁侯显得十分诧异。

    他以为只有像季孙宿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之为“阴险可耻”。毕竟鲁国在季孙宿的手上,公室职权被季氏霸占殆尽,世人只知三桓而不知有君,擅取民力,以致民心溃散,国体不存。

    如果这样的人都称不上“阴险可耻”,那还有谁称得上?

    “要说这世上最为阴险可耻之辈,便是像李然这样的长于谋略之人呐。”

    李然看着他的眼睛,甚是认真的言道。

    “先生......”

    鲁侯闻声,脸色大变,正欲出言,却被李然摆手制止。

    “君侯且听在下把话说完。”

    “所谓谋略,便是以非常之手段加害对手,去达到自己之意图。这样的人,玩弄规则,游戏人性。此绝非君子之道,是以不能以光明正大之姿立于朝堂之上,也不能接受万民供养,更不配留名于史册。”

    “然自入鲁以来,所谋者,虽有情非得已之由,却也难掩其阴谋歹毒之嫌,扮太子,说晋国,作局囚季孙宿,拉拢孟氏,皆是如此。”

    “君子,当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更兼心怀正义。君侯便应当成为这样的英主,未来鲁之大业必定可期。然若是立此朝堂之上,伴于君身,此乃授于君恩,但天下士人又当如何作想?百姓又如何作想?后世史书又会如何评说?‘李然有嬖于公’,此等措辞只怕是会不绝于耳。毕竟这史笔如铁,然又岂能为一己之私,而毁君侯千秋英名?”

    李然也看过许多的电视剧,也幻想过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充当一回谈笑间便能左右天下风云的人物。

    可是当他真正的身处这样的时代,置身其中,沉浸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之间。他才恍然明白,这种藏匿于阴暗之中的勾当只能被称之为阴险可耻。

    虽然史上不乏大名鼎鼎的谋士策论大家,不乏流传千古的王佐之才。可对于经历过了这一切的李然而言,亲自运筹了这一番谋略,又运作了这样的非常手段之后,终究让他感觉有那么些可耻。

    毕竟,他可是一个接受过新时代教育的人啊!

    当命运的车轮碾压至前,他被迫选择了这种勾当,无奈于身不由己,也无奈于时代局限,他所能做的,只是力求自保,而不敢奢望更大的荣耀。

    至少现在,他是抱有这样的想法。

    鲁侯闻声,一时沉默。

    他当然明白李然这话的意思,也明白李然对他的好意。他是一个君主,一国之君。其形象容不得半点污垢。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作派才是正招。

    而李然身为一个阴谋家,终日食君之禄,立于庙堂,那公室之清誉何存?鲁国颜面何在?

    “哦,就是这个人跟鲁国的国君有一腿。”

    “哦,就是这个人不择手段帮君上重新掌控君权的?”

    这样的话语,绝非是他想听到的。这样的君权,也迟早有翻车的一天。

    晋文公当年如是,虽为晋国夺得霸主之位,然世人之评,却绝非只有赞誉之说。

    历史如注,容不得人视而不见。

    “先生好意,寡人明白了。”

    鲁侯长叹一声,脸上满是萧索无奈之意。

    人生在世,总会有些无能为力的时刻,可是当他竭尽全力夺得最至高无上的权力之时,他仍是无法改变他想要改变的东西。

    “先生远见之明,是非之辩,举世难及。能得先生襄助,实乃寡人之幸。”

    “还请先生受寡人一拜!”

    话音落下,鲁侯长揖而礼,面容恭敬,无比端正。

    李然急忙将之扶住,喟然道:

    “君侯何须如此大礼,然受之有愧啊......”

    “不过然虽不能在常伴君侯身边,却如今也可以给君侯一些建议。”

    将鲁侯扶起身后,话到此处,又见四下无人,两人便就着宫殿台阶并肩而坐。

    就如当时在祭氏别院中的场景一样。

    “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鲁侯急忙拱手,示意请教。

    只听李然娓娓言道:

    “而今君侯初掌大权,所行之政又皆是为民,因此定会引得贵胄们的不满。虽有叔孙大夫相辅,然君上切莫小瞧了天下士子与这些贵胄的能耐。这些人一旦不满,结成朋党,那便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便是三桓也未必就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

    “故此君侯还须分而治之。但凡不涉原则之事,可以有所松弛。遇事轻重缓急须得明辨。抓大放小,小事化了,切不可刚愎自用,咄咄逼人。而若是有人蓄意挑唆,为非作歹,则务必要做到雷霆手段,绝不可手软!”

    “且一旦君上如此因人而异的施政,这些权贵之间的联盟便会因为得利不公正待遇而自身产生分歧。其联盟亦可不攻自破,君侯再行施政便会轻松许多。”

    鲁侯的国政利于庶民,自是对士族与贵族有所不利,他们反对的声音即便是隔着十万八千里,鲁侯想必也能听得到。

    李然教他如此作为,为的便是既不让他失了士人与卿大夫之心,又能施展国政,赢得庶民之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先生所谋确实精妙!寡人受教了。”

    谁知李然的话却还未说完。只听他继续道:

    “勤政爱民这些话,然便无需多言了,想必君上而今已经明白要如何成为一个贤德明君。但然所担心的,仍然是三桓。”

    “三桓?先生的意思是.......”

    鲁侯有些不解,毕竟现在三桓鼎立,公室之权终于是得以回归正统。

    现在的鲁国较之以往,已然是有了极大的改变。虽说三桓仍旧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可确实已经无法在鲁国呼风唤雨了。

    他不明白的是李然为何还要担心,难道是担心叔孙豹与孟孙羯?

    “三位上卿,名义上仅代表了卿大夫一级,但那都只是表象。君侯如今虽有了实权,但底下具体办事执行的人却依旧是要靠着他们的。而他们行事定是以氏族利益为先,国家利益次之。现如今还好,叔孙大夫与孟孙大夫都已名义上支持君侯,可万一有朝一日他们若是阳奉阴违起来,君侯又该当如何?”

    “故此鲁之朝堂需要新鲜血液,新的人才,然的建议是君侯可广开言路,制定举才之策,取才纳新,设立乡校,教化礼乐,为天下士子及有才之士提供晋升之路,也为朝堂增添不一样的气象,从而得以焕然一新。”

    新的时代新的气象,鲁侯需要的不仅仅是权力,他还需要属于自己的班底,这样才能大展拳脚。

    历朝历代,各国各侯,皆是如此。

    李然不能也不愿在鲁国朝堂为官,但并不代表他不能为鲁国的学子及有才之士提供一条道路,未来的鲁国需要的是更多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绝非他李然一个人。

    听到此处,鲁侯一时心潮澎湃,对李然之建议更是感激不尽,当即再无多言,只对着李然再行大礼。

    所谓君臣之谊,大抵不过如此了吧。羲和晨昊的我在春秋不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