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都市小说 - 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在线阅读 - 第220章天衍量子计算机

第220章天衍量子计算机

    2022年4月13日。

    陈申刚刚发完陈申奖回来,立马来到“天衍”量子计算机研究院。

    “天衍”量子计算机,这一天试运行,本来前天就可以的,就是为了等陈申,让他发奖回来。

    无数灯光闪亮,“天衍”量子计算机启动了起来。

    量子,有很多种,有的量子计算机是基于光粒子制造,有的是基于电子制造等。

    但是,它们都不听话,需要基于传统计算辅助,需要纠错。

    以“鱼粒子”为量子,作为量子计算机的基础,这一切,全部改变了。

    它,很听话。

    “验证计算π。”

    “是。”

    在2021年8月5日,瑞士的格格劳宾登应用科学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模拟能力中心的超级计算机,耗时108天,将圆周率算到了62.8万亿位,刷新了圆周率最新数值记录,打破2019年谷歌31.4万亿位记录。

    圆周率作为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它的计算可以说是永无尽头,而不疯魔不成活的数学家们,却一直在探索它。

    它,代表着数学的本质,也就是严谨与专一。

    我们老祖宗有句古话,叫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们看上去觉得已经够小的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3.14已经够用了,但放大到整个宇宙,如果用到了圆周率,相差一点点,可不是一个原子间的差距,很可能是另一片天地。

    当然了,目前人类还没有触摸到这一层次,象征意义大于它的实际意义,甚至只是利用圆周率,检验超级计算机的性能。

    看计算机算圆周率,所用时长,正确,验证它的优越性。

    此时,陈申也是这么做的。

    霍方,导入拼夕夕圆周率之刀模型,启动计算程序。

    屏幕,是个超级大的延展屏,大概比10个大的电影院幕布还大,数字尽量缩小,比米粒还小,一瞬间,仿佛一道光,闪过幕延展屏,屏幕黑了,全部填满。

    “天衍”量子计算机还在计算,更多的数据,只有霍方那里能看到了。

    存储硬盘指数性的飞速增长,一个个红灯闪亮,代表着填充数据完毕。

    运行30秒,陈申命令霍方按下了暂停键,保留下没有填充数据的,不到十分之一的存储硬盘。

    “多少?”

    “陈申,这,这……”

    霍方,口齿不清,惊骇绝伦。

    “30秒,它,圆周率,算力破百兆!”

    不是用万亿为单位了,而是用兆,而且不是长达108天,而是短短30秒。

    超越现有传统超级计算机,108条街。

    如果,如果不是有存储限制,它会破京,破垓,破秭,甚至恒河沙、阿僧只、那由他、不可思议、无量大。

    它,在算力上,没有极限,只是在硬件基础上,限制了它。

    以后,在硬件上多下功夫,总有一天,它就有可能,像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贝瑞一样,走入千家万户。

    轰!

    “天衍”量子计算机研究院,爆出欢悦的呐喊,太多人热泪盈眶。

    “我们,制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量子计算机!”

    有人欢悦,更有人抽泣。

    人间百态。

    陈申视线,有些模糊,不是泪水,而是有些眩晕。

    晃了晃脑袋。

    “老板,你怎么了?”

    张强,第一时间发现陈申有些不对,范菲烟后知后觉,扔下手中文件,来到陈申一侧。.

    闭目好一会,陈申张开双眼。

    “没事,可能最近太劳累了,没有休息好。”

    量子信息技术,完全可以说是陈申一肩挑起,别人都是工程师,按照他的指令做。

    没有什么人能帮他分担,没有人帮忙,最近连睡觉,每天都不足5小时,范菲烟清楚不过。

    她担忧道:“要不在家休息几天吧,你太操劳了。”

    摇了摇头。

    “关键时刻,我不能休息,那么多人等我,我走了,研究进度就停下来了。”

    “走,去量子通信研究院那边看看。”

    ……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叠加态和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信方式。

    华国在这一领域,走到了最前头,引领全世界。

    目前,量子之间直接通信距离,是100公里。

    这意味着,在高损耗的地面能传输100公里的话,在低损耗的太空传输距离,将能达到1000公里以上。

    不过,陈申的量子通信技术,走了一条玄学之路,完全摒弃了传统通讯的任何手段。

    和“天衍”量子计算机一样,有范菲烟帮忙取名,叫“灵犀”量子通信,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思在里面。

    可惜范菲烟没有想到,那加压设备,也能取名,被陈申取了一个“雌鱼”之名。

    “麦克维奇教授,辛苦了。”

    “史密斯教授,我让食堂特意准备了你喜欢的阳春面。”

    和一些国宝们交流结束,陈申又来到另一边,和一些老外交流。

    这,都是他挥着锄头挖来的!

    史密斯教授万万想不到,自己零几年还是陈申诺奖的推荐人,现在给他打工来了。

    痴迷数学的他,突然发现,自己遇到任何困难,解决不了,只要一份邮件,这个男人就能告诉他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思路。

    普林斯顿这个数学圣地,竟然比不了这一个人!

    好说歹说,最后因为陈申用了他家的热水器,带着家人,带着徒子徒孙,集体跑路,给陈申打工来了。

    至于麦克维奇教授,那是1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陈申所结识的人物。

    他在量子算法这一领域上,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小锄头挥舞了3年,总算招揽来了。

    毕竟,在这一领域上,我们走在前头,而陈申又挺有兴趣的,想要更大的突破,可能加入陈申的团队,才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

    当然,这样的人才还有很多,比如陈申奖,挖人更是6的飞起。

    挖人成功率,大概3成,而这3成,有9成人员,直接是蛮不讲理的重金直接砸。

    谁叫陈申有钱呢,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甭管哪国人,100万不愿意,1000万呢?一个小目标呢?

    在锄头挥舞下,很多高鼻梁老外,为了这艘华国巨轮,保驾护航。尽虚叹的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