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网游小说 - 赛点在线阅读 - 1119 束手束脚

1119 束手束脚

    在职业网球发展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全面的当下,因为商业赞助的关系,比赛环境往往存在着客观差异。

    这是事实,也是现状,同时,这也意味着,球员们在不同赛事之间辗转的时候,就需要适应更多东西。

    但是!

    从印第安维尔斯到迈阿密,连续两站大师赛,场地、用球、环境、条件,全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就显得离谱了,特别是比赛用球的区别,在不同材质的场地上被进一步放大,整个击球感觉都不同。

    也正是因为如此,“阳光双冠”的登顶难度又进一步放大,从适应场地到临场发挥再到比赛战术都需要调整。

    不要说普通球员了,就连四巨头都不例外。

    看看纳达尔,尽管印第安维尔斯三次登顶,但迈阿密五次杀入决赛全部遗憾落败,至今都没有能够收集到属于自己的“阳光双冠”,难度可想而知。.

    对卢布列夫这样的年轻球员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年轻球员往往缺少比赛经验,状态调整的难度也更上一层楼,像卢布列夫这样,闷着头一股脑地往前冲,卷起袖子拍拍发力,然后进入真正比赛里就突然发现——

    印第安维尔斯奏效的击球,来到迈阿密却经常下网;又或者,迈阿密的来球质感,和印第安维尔斯截然不同,以至于击球点和移动脚步都需要做出调整。

    怎么回事来着?

    比赛之中,经常性就可以看到卢布列夫用怀疑人生的眼神,看看球拍、看看大腿、看看球场对面的高文,满头都是问号,又无助又无辜。

    显然,这场比赛,对卢布列夫来说,非常困难,非常非常非常困难。

    其实,卢布列夫也好,高文也罢,他们都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情况,事情显然和自己预期的局面有些偏差。

    但是,对于两位球员来说,还是有些区别的。

    卢布列夫是一根筋,比起动脑来说,他需要自己亲身体验才能够真正感受,然后再调整,但现在,他缺少足够的比赛经验来解读、分析、调整以及适应,整个比赛所带来的冲击感,明显信息量过载。

    他也没有办法,只能闷头冲,就好像撞墙一般,硬着头皮上。

    高文则不同,任何比赛任何对手,他都习惯进行分析进行尝试,以不同的排列组合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变化与调整,这就是高文比赛的核心,所以,对于迈阿密的变化,他已经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而且,高文面对的是卢布列夫,一个不擅长变化也不擅长布局的球员,完全就是打实力球,这也给予高文的比赛留下更多试错的调整空间,以前在NCAA时期,面对如此类型的球员就已经有些心得了。

    可以这样说,在迈阿密的首场比赛遭遇卢布列夫,对高文来说,可以算是一种幸运。

    一来一回、一加一减之间,高文的优势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开。

    种种,种种。

    卢布列夫在面对高文的时候,更是感觉束手束脚,全场比赛都舒展不开,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节奏。

    非常沉闷。

    差距,转眼就被拉开。

    赛点的那一分,非常具有代表性。

    卢布列夫发球。

    一发。

    内角。

    时速203公里。

    线路和落点都十分漂亮,充分将发球一方的优势发挥出来,向高文施加巨大压力。

    高文,非常被动。

    在身体失去重心的情况下,正手勉强挡了一下,根本没有任何控制可言,只是勉强将网球推挡回去。

    抛物线稍稍有些高,而且落点不深,距离底线至少有两大步的空间。

    唯一肯定的是线路,控制在中路,没有将角度撕扯开来,这也意味着,卢布列夫想要撕开角度的话,需要冒更大风险。

    卢布列夫的反应迅速。

    注意力保持专注,面对破发点兼赛点,脚步积极主动,一边观察高文的回球线路、一边快速小碎步调整。

    第一时间进入底线之内,上步来到中场,跟进展开攻击,侧身正手强行将角度撕扯开来,反斜线进攻——

    瞄准高文反手位的边线。

    发球,压制正手;进攻,压制反手,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卢布列夫的思路清晰,对自己的进攻构思完整。

    高文,并不意外,急停急转,脚步快速归位,双手反拍借力打力横扫了一拍,这一拍的控制非常出色:

    在被动防守的情况下,用一拍过渡球,没有将角度和线路完全撕扯开来,只是借力打力,但落点推得足够深;同时抛物线没有完全拉起来,以平击下旋球将卢布列夫的脚步重新逼回底线,减轻压力。

    如果是费德勒的话,这一球,无条件强行上网,那么面对脚底下旋球,他也能够通过细腻手感完成控制,在防守之中展开反攻,化解高文的战术布局,重新抢夺攻防的主动权,那么高文就必须重新布局。

    但卢布列夫并不具备这样的网前能力,同时也不具备这样的意识。

    他,别无选择。

    看到来球,卢比列夫脚步快速回到底线,双手反拍扎实而稳定地将网球顶回来,又重新撇出一条斜线。

    卢布列夫的反手,稳定、耐打,当然,同样也能够发力,但整体而言相对死板,缺少旋转和力量的变化;而且因为挥拍动作一板一眼,变直线容易暴露战术意图,所以往往选择斜线,压缩自己的挥拍时间。

    换而言之,当高文看到卢布列夫的脚步重新回到底线的时候,他的战术布局就已经完成,只需要耐心在反手位耐心等候,这就可以了。

    “反手VS反手”。

    第一回合,第二回合,第三回合。

    两位球员在反手位形成拉锯,卢布列夫依靠力量压制,高文则始终借力打力控制落点,局面一度僵持。

    高文没有变线,卢布列夫也没有。

    但回球的速度、力量和节奏却始终在变化,高文试图控制、卢布列夫试图加速,两位球员正在展开较量。

    接下来就看,谁率先敢于变化,又或者说谁顶不住压力率先丢球了。

    啪!

    高文的一拍反手击球,角度没有完全拉开,稍稍回来了一点点。

    卢布列夫马上就看到了机会,连续小碎步直接侧身,从反手切换到正手,强行发力,正手快甩出手。

    砰!

    网球,宛若炮弹一般冲了出去,力量、角度、速度全部具备,一看就知道,卢布列夫准备要制胜分了。

    但是!

    高文不仅没有慌张没有狼狈,而且目光专注,准确来说,刚刚那一拍——

    是陷阱。磨砚少年的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