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镇海王在线阅读 - 第3214章

第3214章

    “这是你们中学的最后一课,很快你们就将迎来人生之中最为重要的高考。”

    “我在这里祝福你们,祝你们旗开得胜,考出一个好成绩、考上自己梦想的大学!”

    伴随着陈信伟老师的话落下,同学们也是纷纷鼓掌,有些人的眼睛里面开始泛起了泪珠,三年的时间,相伴在一起,马上就要到了分离的时刻,这一离别或许从此以后再也无法见面了。

    “我也希望你们不要忘了彼此,同学之情是最宝贵的情谊,也是最纯洁的友谊,将来你们就会明白,校园里面的友谊才是最珍贵的友谊,这段岁月也是最难忘的岁月。”

    “在以后的漫长人生道路上,希望你们能够彼此珍惜这份情谊、珍惜这份友情,遇到困难了,也希望你们能够互相彼此帮助,同窗之情,这是我们大明文人一直以来最重视的情谊!”

    “虽然我们不是传统的读书人,但我们也一样读了八年的书,将来还要读大学,大学毕业之后也不要忘记读书,活到老学到老,唯有知识不会辜负你!”

    陈信伟说着、说着的时候,眼睛里面也是泛起了微微的泪光。

    大明人是极其注重师徒关系的,同门是极其重要的关系。

    虽然新学和传统的旧学有很大的区别,老生们上课也是在一个个班上课,并不只是单纯的只给一个班上课,但眼前这个班的学生,自己已经带了三年,看着一张张稚嫩而熟悉的面容,内心之中回忆起三年的点点滴滴。

    “我等必定谨记恩师教诲!”

    几十个学生一听,也是齐声的回道。

    新学虽然是参照后世的教育制度所创办的新学,但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后世的教学制度,其中有很大的一个区别点就是在于老师可以体罚学生。

    体罚的方式包括教鞭打手掌、打屁股,也可以体罚学生面壁、蹲马步的方式,以此来教育那些吊儿郎当、调皮捣蛋的学生。

    很多顽劣不堪的孩子,在家里面无法无天,父母都无法管教住的,到了学校之后就被收拾的服服帖帖。

    这个时代讲究严师出高徒、也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打骂学生根本就不算什么事情,很多时候在学校里面被老师打了,回到家里面还会遭到父母的混合双打,再顽皮的学生也都给你打的服服帖帖。

    至于那些不讲道理,觉得不能打骂自己学生,或觉得老师管教不当的父母,学校这边也是可以直接辞退他的孩子。

    新学没办法教,你还另请高明吧。

    如此严厉的教育、教学环境之下,学校里面的学生都被管的服服帖帖,懂礼貌、认真学习、品性也得到了磨砺。

    后世就不一样了,老师和学校根本就不敢管那些吊儿郎当的学生,骂都不能骂,更别说打学生了,至于学校也不能辞退这些学生,因为学生有接受教育的权力。

    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之下,吊儿郎当的更加吊儿郎当了,顽劣的更加肆无忌惮了。

    很多学生在学校里面无法无天,打同学、打老师、学古惑仔、江湖义气,人不成人,一身的痞气。

    自己不好好读书就算了,还带坏其他的同学,又去欺负那些想要读书的孩子,没办法,各个学校也是不得不分好班和差班。

    但这又遭到了很多家长的反对,认为分好差班会导致自己的孩子更读不好书,坚决反对。

    既然反对,想要自己的孩子好好的读书,为什么又不加以严格的教育和管家呢?

    可以说这是非常矛盾的,本身很多大人其实都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

    大明就不一样了,一直信封严师出高徒,来了学校就要好好读书,老师本着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态度,严格的要求。

    你要是吊儿郎当、顽劣不堪,直接让你滚蛋。

    这可不是公立的学校,是私立的学校,免费给你读书、传授知识你都不好好学习的话,那就还是去社会上混吧。

    学生们也往往没有后世孩子的娇气。

    家家户户孩子的数量都很多,少则三四个,多则七八个,十几个,不像后世,独生子女盛行,都是家里面的小公主、小王子,一个个跟宝贝似得,生怕受委屈、吃苦什么的。

    在这个时代是不存在的,父母忙着为生活奔波,你在学校里面不好好学习的话,回家绝对受不了一顿揍。

    所以孩子们往往读书也都非常的认真、学习也都很刻苦。

    知识在这个时代是宝贵的!

    也就是刘晋心怀天下才会无私的创办新学,免费大家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如果没有刘晋,整个大明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教育?

    100个孩子里面估计着只有几个才能接受教育,大部分的人都是无法接受教育,无法接受知识。

    父母清楚这一点,孩子们也从小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

    在一个学习打铁、做篾匠、杀猪的时代都要给师傅白干几年的时代里面,学艺那是要把自己师父当父母来萧敬和对待的。

    现在新学给你免费读书,还供你吃一顿,你要是不想好好读书的话,那你早点回去,别再这里耽误其他人。

    所以新学的学校里面也不存在好班和差班的划分,会读书和不会读书的也都在一起读书,只是成绩上的差异,态度上大家其实都是非常认真、仔细的。

    “杨淮,你准备考那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