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南洋再起在线阅读 - 第896章

第896章

    …。路上所需的路费,到地方安置所需的粮食,种子,农具,耕牛,药材,衣服,食盐……等,这些可都是花费。

    并且,最重要的问题是,哪怕是这三千人刚迁移过去就开始干活,没个半年时间,粮食种不出来,他们就没办法自给自足。

    王家最起码得养着三千人大半年的时间!

    王文仲却是摇头说道。

    “为父的想法是,从我王氏宗族,我王家的佃户,仆役中迁三千人过去。”

    “只要他们人过去了,我王家就给他们分田,但代价是他们在抵达川蜀之后,在种他们自家的地的同时,也得把我王家的地种上。”

    “他们想要得到一亩地,就得为我王家种五亩,等他们种地种够五年了,那一亩地才能归他们了。”

    “在这期间,我王家的租子只收三成,结余的粮食也都归他们自己!”

    “迁移路上所需的路费我王家可以借给他们,到达川蜀之后到粮食收获之前的这段时间的花费,我王家也可以借给他们,可他们需要还。”

    “毕竟是自家人,利息就别太高了,两成得了!”

    王文仲现场给自己儿子表演了一个,什么叫做黑心资本家本家。

    现在的川蜀地价不值钱,他用不值钱的地价,换了那些宗族里的佃户仆役的劳动力。

    利用这些仆役的劳动力,来为他王家拿下十万亩良田。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王家还能收租子,收利息!

    说不定能把买地的钱都给赚回来!

    而之所以王家收的租子,借钱的利息不是那么的夸张,没搞出来动辄七八成的租子,九出十三归的高利贷。

    并不是王家不想,而是大明朝廷不让!

    朱宏煜在抵达南京之后,便向全天下颁布了减租减息的政令。

    要求全天下的地主士绅见租子给降下来,佃租不得超过田地总产出的三成。

    借贷的利息也不得超过本金的两成!

    用于缓解社会矛盾!

    一但超过朝廷所定的限额,那便是违法行为。

    是要被拉到衙门里打板子的!

    所以,才有了如今王文仲所说的三成租子两成利。

    否则的话,王文仲作为一个合格的封建时代地主,祖宗十八代精通剥削的传统艺能的商人,可不会这么“仁慈”。

    哪怕那些人算是他王家的自己人!

    面对朝廷的政令,那些穷乡僻壤可能会有人并不当回事。

    但是,在南京城四周,在这天子脚下,还真就没人敢不把朱宏煜的话当回事。

    王霍闻言点头说道。

    “父亲所言有理,儿子这就命人去准备!”

    说着,王霍就准备转身离去,叫人去筹备购买债券所需的金银。

    只是,王霍才刚转身,王文仲便开口说道。

    “着什么急,回来!”

    “为父的话还没有说完呢!”

    王霍脚步一顿,转身回到了自己父亲的身边,开口说道。

    …。“请父亲吩咐!”

    王文仲微微颔首,继续开口说道。

    “还有就是,除去购买一百万土地债券之外,我王家还要再购入一百万的北伐债券。”

    对王文仲来说,一百万土地债券,是为了川蜀土地。

    那一百万北伐债券,就是为了站队!

    不为别的,就为了“北伐”这两个大字!

    甚至,即便是土地债券不买,王文仲也是会购买北伐债券的。

    因为,这是在站队啊!

    有的时候,站队其实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他王家想要在大明立足,必须得旗帜鲜明的站好队才行。

    毕竟,要是北伐都不积极,你也敢自称是大明的人?

    见自己的儿子点头,王文仲接着开口说道。

    “除此之外,还有投资的事情!”

    “听你的意思,你是想要办一座成衣厂的对吗?”

    王霍听出了自己父亲的意思,点头说道。

    “是的父亲,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要试一试!”

    王文仲眯着眼睛,开口说道。

    “那就试一试吧,咱们王家以往都是靠收租和贩盐过日子的!”

    “如今朝廷摆明车马要扶持工商,推动海贸发展,我王家也得跟上朝廷的脚步啊!”

    “为父会给你十万块银元的资金支持,但这事究竟要怎么做,能做到什么程度,看你自己!”

    王文仲是个传统的地主士绅没错,但传统,不代表他的思维就保守。

    现在的中国人的思想还没经历过满清二百多年的阉割,进取心还是很强的。

    尤其是在明末这个思想混乱,各种新思维萌发的时代,那种真正的保守派是极少的。

    该思变的时候,也是会想着去改变的!

    就比如说现在,王文仲在意识到朝廷要鼓励工商发展的意图之后,就已经开始谋求家族转型了。

    但为了保险起见,他没让整个家族立即开始转型,而是给了自己儿子一笔资金,让他去探探路。

    思维很清晰!

    王霍用力的点头说道。

    “父亲放心,儿子一定会作出成绩来,不会让您失望的!”

    “……”

    ……

    随着年节一点点的临近,南京城内外也是充满了欢快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