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在线阅读 - 第四百九十章 战后布置,一年平辽

第四百九十章 战后布置,一年平辽

    尽管这几次作战中,步兵对骑兵最终是取得了胜利。但这不全是步兵的功劳,出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

    在火枪与弓箭的对射中,东江军能够不落下风,倚仗的是盔甲的防护,以及火枪超过弓箭的杀伤力。

    在射程上,重火枪远超弓箭,但很难上刺刀近战肉搏;轻火枪则相反,能近战能远射。但在射程和杀伤力上,却要大打折扣。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除非造出线膛火枪和米尼弹,才能完全碾压弓箭。

    全力制造的话,也不是搞不出来,可要量产装备部队,没有几年的工夫,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郭大靖提出了改进,却也没打算将此次会议开成研讨会,只是给众将留了作业。

    随后,郭大靖又布置安排了其它的工作,此次会议便算是结束。接下来便是传统节目,喝酒吃肉、犒赏三军。

    席间,郭大靖特意把几位朝鲜将领请到身边,畅饮叙谈,在表达了感谢之意后,也承诺对朝鲜方面的武器援助。

    “回去请向林大人、崔将军带上本帅的谢意。”

    郭大靖已经知道了在朝鲜作战的大致斩获,说道:“本帅很快会送去二十万两银子,供林、崔两位大人抚恤将士,赈济百姓。”

    二十万两银子,就算是朝鲜军队斩首四千级,只多不少。如此慷慨解囊,郭大靖是要为林庆业、崔孝一提高威望,收买人心。

    毕竟,依着朝鲜王室的德行,不太可能给奋勇作战的官兵什么象样的赏赐。而那些阵亡、伤残的官兵,如果没有抚恤,林、崔二人以后也不好带兵。

    金念良等人赶忙躬身致谢,由他作代表,向郭大靖转述着崔孝一的几个建议。

    郭大靖认真地听着,不时微微颌首,插话询问。

    “分批加入东江军,展开轮训,这一点没有问题。以前不也是这样做的,能得到朝鲜义兵的助力,本帅求之不得。”郭大靖很痛快地接受了这个请求。

    显然,崔孝一已经预料到此战会取得胜利,也能想到东江军会经营辽东。

    这意味着朝鲜已经彻底安全,建虏想再突破辽东的东江军防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朝鲜军队的战力,崔孝一认为还是需要提升的。但实战经验的获得,可并不容易,只能在东江军中得到锻炼。

    以前的做法是朝鲜义兵分散进入东江军,崔孝一现在想成建制地投入。

    在他看来,这样更能提高将领的指挥能力,也省去了重新编制整合的麻烦,更利于整体作战。

    郭大靖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同意朝鲜兵以营为单位,进入辽东参加与建虏的作战。

    “虽然下一次大战可能会是半年一载之后,但对建虏的袭击、骚扰不会停止,朝鲜部队得到实战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郭大靖起身,亲自给朝鲜将领勘酒,举起酒杯,笑着说道:“建虏的败亡可期,决战之时,还需要朝鲜军队的大力支援。在此,先行谢过。”….金念良等人端杯而起,与郭大靖示意后,一饮而尽。

    展开决战的时候,多一万人就多几分胜算,就能多杀死杀伤建虏,削弱其有生力量,扼杀其东山再起的可能。

    所以,尽管没有朝鲜军队的助战,郭大靖也有信心平辽灭虏,但多一分力量总是好的。

    大战已胜,安排已毕,郭大靖又让部队休整了两天,待凤城驻扎了人马,防御初有规模,才率领部队向秀岩撤退。

    尚可喜的中协还是继续驻守秀岩,与凤城形成两大据点,护住南面直到海边的大片土地。

    而秀岩防御的前哨,则是大片岭关和大片岭墩,形成了有预警、有缓冲的防御体系。

    再往西,就是盖州卫,辽南的重兵基本都集结于此,能够迅速东援。

    整个战线是向前推进了,基本上形成了辽南、辽东两个进攻的方向。休整完毕后,东江军还将继续压缩建虏的防御,并不断展开袭扰。

    “在春耕前,争取把宁远的人马调来一万五千人。”

    何可纲不在身边,郭大靖也对刘兴祚说出了心里的计划,“连带着家眷,差不多能有五六万人,一下子就解决了辽东地多人少的问题。”

    在辽东光进行军屯,还是单调了。有村镇,有百姓,才算有根据地的模样,没有烟火气,怎么能让人觉得是舒适的安居之地?

    何况,特战营已经在辽东一年多,由于距离远的关系,探亲十分不便,对将士们的心理也有不好的影响。

    对于军属移居的规划,已经制定下来。他们将多集中在镇江堡周边,尽量考虑到了安全。

    刘兴祚不太关心移民屯垦,只对吞并辽镇感兴趣,对于郭大靖说的数量,他嘿然一笑,说道:“郭帅还是给祖家留了一线之地,不知道他领不领情。”

    所谓的一线之地,自然是宁远的五千驻军。祖氏家族的人若真不想归并东江镇,自然还能继续留在宁远。

    但这又能挺到几时?东江镇平辽灭虏之时,便是最终的覆亡之日。祖大寿但凡有头脑,也能够看出这一点。

    “不要他领情,只看他是不是真蠢。”郭大靖冷笑道:“若是平辽时寸功未立,他们还有什么价值?”

    刘兴祚用力点头,很是赞同,说道:“平辽之后,东江军都要裁减过半,何况是他们?既无战力,又耗粮饷,留之无用。”

    到时候,不仅士兵不要,连军官也会一并裁撤。

    最好的结果是当个普通百姓,老老实实地领地耕种;最坏的话,就要看皇帝是否要秋后算账,继续追究其罪了。

    反正,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郭大靖是不会为他们说话,伸手搭救他们的。

    “飞骑与枪骑混编,三千加两千,你觉得如何?”郭大靖把骑兵编制的设想说了出来,征求着刘兴祚的意见。….刘兴祚倒不是排斥枪骑,也觉得有枪骑助阵,能够更好地打乱敌骑的队形,利于飞骑的冲击。

    但三千加两千的组合,还是让他想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我觉得四千加两千还是比较合适的,毕竟飞骑是作战主力的话,枪骑兵就无需太多。”

    枪骑兵就是骑马的火枪兵,赶路用马,作战时便是步兵。

    飞骑呢,虽然临阵冲杀十分犀利,但手中的武器却只有马刀和手弩,没有远程作战能力。

    在追击建虏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敌人依托阵地的阻击,飞骑就会陷入被动。骑兵冲阵,很不明智;抡着马刀下马步战,就更扯了。

    这也是郭大靖一定要让飞骑枪骑混编的原因所在,骑兵对战,追杀逃敌,摧敌阻击,两种骑兵配合,能够适应所有的战斗。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郭大靖不置可否,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便陷入了思索。

    枪骑兵多一些,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越多越是对飞骑有利的。

    但刘兴祚的建议中隐含着他的想法,那就是不想把飞骑分成小的建制,现在四千的编制认为是很好的。

    飞骑还要不断地扩充,郭大靖的目标是三大营每营要达到六千骑。正是如此,他才要以三千骑为单位,配以枪骑,组建出六个骑兵集团。

    显然,刘兴祚还不太清楚郭大靖心中的目标,才有那么点私心。

    两千飞骑加一千枪骑的组合也不错嘛,郭大靖微抿嘴角,露出微微的笑容。三大飞骑营提升为团或旅,每旅辖三营,每营三千混编骑兵。

    嗯,每个骑兵营再配两百匹马,一百炮兵骑乘,一百匹马驮载火箭,这样兵种齐全,综合战力就又能大大提升。

    刘兴祚见郭大靖半晌无言,心中不免有些忐忑。毕竟,他是担心手下兵力减少,才提出这个建议的。

    郭大靖计议已定,不想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便转而说起了其它事情。

    “平辽如此迫切,郭帅必然有独到的考虑。”聊了一会儿,刘兴祚说到了心中的疑惑,“但末将以为,晚些进行决战,似乎对东江镇更加有利。”

    郭大靖看了刘兴祚一眼,并没有不悦的表示,只是淡淡一笑,说道:“养寇自重嘛,郭某未尝没想过。但从大局出发,平定辽东是越快越好,迟恐生变。”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眼光有短有长,作为穿越者,郭大靖不会责备刘兴祚,但也不好说得太过透彻。

    “东江镇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即便有移民涌入,但数量上满足不了需求。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战乱未止,百姓们存在恐惧心理。”

    “平定辽东之后,最大的障碍便迎刃而解。不说北方受灾省份的百姓,就是军兴之后逃到关内的辽民,就不下数十万。有优惠的政策,返乡重建家园的,将是绝大多数百姓的选择。”….郭大靖缓缓地解释着:“刘兄现在看到朝廷在全力支持,三年平辽之期也刚刚开始。可也知道关内民乱四起,朝廷也是在苦苦支撑。”

    “与建虏的作战,只要稳扎稳打,胜算已经很大。但这是在没有后方掣肘的情况下,如果再面临数年前的内外交困,就算能渡过,恐怕也会给建虏喘息之机。”

    郭大靖虽然已经全力筹谋,使东江镇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但缺乏了朝廷的支持,依然是很大的阻力和损失。

    更重要的是,郭大靖着眼的是天下,已经不限于辽东一隅,而刘兴祚却只看到了东江镇。

    要把辽东建成既稳固又强大的基地,最主要的便是人口。而吸引大量移民前来辽东,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安定的环境。

    所以,建虏必须要灭亡,且是越快越好,趁着不靠谱的崇祯还没改变主意,趁着连番大胜营造出的对东江镇最有利的政治环境。

    刘兴祚等将领有这样的思想,郭大靖并不太在意。关键是毛文龙,最终也被他说服,不去做李成梁第二,做养寇自重的蠢事。

    郭大靖的分析利弊是一方面,见证了建虏从恭顺到崛起,亲族被杀戮一空的仇恨,也是毛文龙决心全力灭虏的关键因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毛文龙对数年前东江镇被封锁压制还心存余悸,也看透了皇帝的脾气禀性。

    迟恐生变,毛文龙相信崇祯就是最大的变数。与其无法预测皇帝何时会不耐烦,催逼进攻,不如在己军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后,择机发动决战。

    至于兔死狗烹的担心,毛文龙已经想好了后路,郭大靖也为此做了准备。

    如果不想被解除兵权,去京城当勋贵养老,毛文龙就是赖在辽东,朝廷也无可奈何吧?

    何况,辽东平定了,郭大靖还要北击虎墩兔,威服蒙古诸部,彻底解决大明的北方边患。

    所以,毛文龙坐镇辽东,郭大靖率军在外征讨,这是平辽之后基本确定下来的策略。

    当然,毛文龙的去留还没有决定。他老了,儿子又肯定不能继承事业。不管最后在哪,辽东都是他的倚仗,郭大靖则是倚仗的倚仗。

    只能说明,毛文龙看人很准。能把辽东经营好,能让东江军战力保持强悍,应该只有郭大靖。或者说,没人会做得比他好。

    除了能力,更让毛文龙放心的则是郭大靖的性格,以及对朝廷的态度。

    毛文龙已经能够肯定,郭大靖不会为了荣华富贵而出卖自己。

    他也能看出郭大靖的野心,不会止步于只是平辽灭虏。甚至于,对于朝廷和皇帝的不满,会让他做出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大事。

    当然,毛文龙是不会相信郭大靖会造反,会谋朝篡位的。

    那不是他能想象出来的,顶多认为郭大靖会达到李成梁没能完成的事业,永镇辽东。

    “朝廷朝令夕改,确实令人心存顾虑。”刘兴祚听完郭大靖的解释,没有再提出反对意见,点着头说道:“只要准备充分,择机决战,我军定能获胜,建不世之功。”

    “不世之功?”郭大靖笑了笑,颌首道:“这倒不遑多让。”

    建虏是华夏最大的敌人,只有郭大靖知道,他干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为华夏做了多大的贡献。

    .

    样样稀松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