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刘基宋濂同觐见,老朱的真正想法

第一百七十七章 刘基宋濂同觐见,老朱的真正想法

    “我们向滑轮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力……”

    院子里,苏璟正在朱标的旁边,教他做着受力分析。

    力学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必须学好。

    当然,学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好在朱标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很强的,为了大明的未来!

    再加上他的脑子并不笨,学起来倒也没有那么的痛苦。

    此时的刘伯温,则是在屋内,仔细的思考着苏璟这两天和他讲述的东西。

    社会形态的变化。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有资本主义社会。

    这些社会形态的变化对应的特点还有其变化的过程。

    全部梳理下来,就好像是看遍了世间的全部变化。

    刘伯温的内心只有震撼,这已经远超了他之前学过的所有知识。

    和苏璟相比,自己那点辅佐朱元璋打下天下的本事,微末到不值一提。

    自己所能看到的,不过是一朝一代之变化,能做的也只有这一朝一夕之事。

    而苏璟的目光,却是整个历史长河。

    如果苏璟想的话,他有没有可能让这些变化提前到来呢?

    刘伯温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

    如此一来,那苏璟岂不是

    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回去和朱元璋复命,刘伯温这心里就有些没底。

    自己该怎么说?

    苏璟的命运,已然把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牛肃,这里的考虑还是有些不够全面,你需要.”

    “牛懿,这个力的方向,是不是可以拆解成.”

    ……

    苏璟在院内教导朱标朱橚的身影落在了刘伯温的眼中。

    无论是苏璟,还是朱标或者朱橚,眼神都只有纯粹。

    那是刘伯温在年少求学时才有的纯粹。

    刘伯温就这么看着,突然脸上洋溢起了笑容。

    自己真的是想多了。

    “苏公子这般人物,怎么会在意这俗世权力呢?”

    刘伯温自嘲的摇了摇头,缓步走到了院内,来到了苏璟的面前。

    “呦,老刘。”

    苏璟看到刘伯温,笑着说道。

    刘伯温朝着苏璟微微躬身拱手道:“这两日,多谢苏公子的招待了,老刘我要辞别了。”

    嗯?

    苏璟一愣,说道:“这就要走了吗?老刘,再呆几天也没事的。”

    虽然这两天都是苏璟在讲解授课,但刘伯温的表现也是让苏璟相当的惊讶。

    一个古人,能有这般思想。

    已经可以算得上是超越了时代了,和聪明人呆一起,还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的。

    “不了,我已经无憾,再次感谢苏公子的倾囊相授。”

    刘伯温又朝着苏璟鞠了一躬,态度无比的真诚。

    “哎哎哎,老刘,这就有点过了啊!”

    苏璟赶紧拉起刘伯温的身子,这老刘都快是可以当他爷爷的人了,这么不合适。

    简单的寒暄了一句之后,刘伯温最终还是离开了。

    苏璟看着刘伯温远去的背影,微微摇头。

    “苏师,刘师也是身不由己而已。”

    一旁的朱标开口道。

    刘伯温的情况,他是知道的。

    苏璟淡淡道:“我知道,你爹嘛,就那样吧。”

    刘伯温突然来,呆了两天又要马上走。

    还问了不少问题,这明显就不可能是自己来的。

    苏璟虽然没打听过朱标的家世,但心里还是门清的。

    朱标闻言沉默,他能说的也就这么多了。

    与此同时。

    翰林苑内,一群翰林学士此刻是焦头烂额,紧张不已。

    这两天的时间都过去了,朱元璋让他找的科举的问题,现在却依旧是毫无头绪。

    “宋大人,这到底该怎么办啊?明日就是陛下限定期限的最后一天了。”

    一名翰林学士来到了宋濂面前诉苦道。

    作为翰林院翰林学士承旨,宋濂是这些翰林学士的领头,也是他们的主心骨。

    宋濂面色沉凝道:“我会想办法的,陛下那边,我来说。”

    宋濂不是逃避责任的人,他很果断的接下了这个汇报的苦差事。

    只是,即便是宋濂这么说了,这些翰林学士的脸色并没有变好多少。

    问题没解决,就算不是自己汇报又怎么样,这又不是没责任了。

    一时间,整个翰林院内都是一股子低落的氛围。

    说到底,还是怕朱元璋。

    这事是朱元璋亲自吩咐的,他们却是丝毫都没有头绪。

    该怎么办?

    宋濂的心里也是没有底的。

    他倒是想过去找苏璟问问,只是根本没有任何苏璟的消息。

    完全没有门路啊!

    难道要用前些日子太子朱标和他说的那些理由吗?

    宋濂陷入了迷惘之中。

    “景濂兄!”

    此时,王祎快步走到了宋濂的面前,他的神色有些焦急。

    “怎么了,子充,发生什么事了?”

    宋濂看着火急火燎的王祎,疑惑道。

    王祎说道:“我刚刚看到诚意伯入宫了。”

    诚意伯刘伯温入宫!

    宋濂一听这话,眉头立马皱了起来。

    他和刘伯温的关系不错,此前刘伯温还提点过他。

    刘伯温的处境,朝堂上下都知道。

    这会突然被召入宫,肯定有事。

    只是,谁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简单了思虑了一下,宋濂做出了决定:“子充,你先在这主持一下,我去面见陛下。”

    读书人的风骨,宋濂还是有的。

    刘伯温的状况未知,宋濂不想就这么袖手旁观。

    至少,得知恩图报。

    “好,我知道了。”

    王祎是了解宋濂的,当即点了点头。

    宋濂随即动身,直奔皇宫!

    此时的奉先殿内,朱元璋正等着刘伯温的到来。

    在他的案头,摆着的却不是公文。

    而是之前苏璟和朱标在月下飞花令之时,念的那一首《念奴娇·中秋对月》。

    老朱本人在文学上,可以说是毫无造诣。

    这首词,他能看懂表面的意思,再多就不行了。

    “苏璟,伱写这个到底是啥意思呢?”

    朱元璋喃喃自语,之前太忙,他并没有时间去看,也没想起来这回事。

    “陛下,诚意伯到了。”

    太监的声音响起。

    “宣。”

    朱元璋立刻道。

    他等的那是真的有些焦急了,刘伯温是他亲自送去苏璟那里的,现在总算是回来了。

    两人到底都说了些什么,朱元璋很急!

    没办法,苏璟的警惕心太强,拱卫郎早前就已经确认了这个事。

    后来算是双方默认了,远距离监控,但监听这事,没有任何的可能。

    “老臣拜见陛下。”

    来到朱元璋面前,刘伯温当即就跪下了。

    态度一定要好。

    “伯温,赶紧起来,你我君臣,这些礼节不必在意。”

    朱元璋立刻道,此刻完全就是一个无比和善的形象。

    “谢陛下。”

    刘伯温缓缓起身。

    朱元璋直接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走到了刘伯温面前道:“伯温,和苏璟的会面如何啊?”

    朱元璋最关心的事情,还是这刘伯温和苏璟的会面。

    “回禀陛下,臣向苏先生求教了不少,获益良多。”

    刘伯温认真回答道。

    实话,还是得说的。

    朱元璋立刻道:“那先告诉朕,这科举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毕竟是马上就要昭告天下的事情,朱元璋着急也是正常的。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了太监的声音:

    “宋承旨到!”

    宋濂来了!

    朱元璋微微一愣,有些意外,随即想到了几天前自己给翰林院下达的任务。

    但这三日的期限,不是还没到吗?

    难道宋濂已经找到问题了?

    一旁的刘伯温眉头微皱,宋濂的出现,着实让他有些意外。

    他并不知道之前朱元璋的安排。

    难道是和自己有关吗?

    “宣。”

    朱元璋直接大手一挥。

    很快,宋濂也出现在朱元璋的面前。

    “臣宋濂拜见陛下。”

    宋濂朝着朱元璋行礼,还不忘瞥了刘伯温一眼。

    他并没有看到刘伯温的脸上有什么难色,这心头也是稍稍放松了一些。

    应该并不是为难刘伯温的。

    “宋濂,你这突然过来,是向朕汇报吗?”

    朱元璋直接开口道:“我限了三日,如今三人之期未到,已经有答案了?”

    宋濂抬头道:“陛下,臣与翰林院上下思索几日,都不曾找出这科举之弊端,故今日特来请罪。”

    请罪?

    朱元璋一愣,倒是没想到这宋濂这般的直接。

    而一旁的刘伯温听着宋濂的话语,那也是相当的惊讶。

    宋濂过来,开口就是请罪,还是和科举之事有关。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刘伯温倒也猜出了一个大概来了。

    朱元璋应该是从苏璟处得知科举会停的说法,然后让翰林院的人找到原因。

    “陛下,臣刚从苏先生那得到了答案,此事与宋承旨无关。”

    刘伯温当即开口道。

    朱元璋本也没有要降罪宋濂的意思,听到刘伯温这么说,便直接道:

    “那伯温你说说吧,苏璟是怎么说的。”

    宋濂此时也意识到,刘伯温之前应该是去见苏璟了。

    和自己一样,刘伯温要搞明白的事情,也是科举的弊端。

    刘伯温当即道:“苏先生说,科举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之所以科举会停,原因在陛下的身上。”

    此言一出,朱元璋脸色骤变。

    就连一旁刚刚请罪的宋濂也是惊住了,这啥意思啊?

    苏璟竟然如此胆大吗?

    朱元璋沉着脸问道:“诚意伯,那你说说,苏璟到底是怎么说的。”

    显然这会朱元璋已经在发怒的边缘了。

    刘伯温面色不改道:“苏先生说陛下需求之人才,不是只会读死书的人才,而是能够有着处理实务能力的人才。”

    “这大明第一次科举遴选出来的人才,并不是陛下所需要的,故陛下会停止科举。”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脸色立刻缓和了不少,他点头道:“苏璟此话说的倒是不错,朕治理大明,若都是些只会读死书的来当官,肯定是不行的,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这科举的确不如停了也好。”

    从老朱的角度来说,他想要的肯定是治理国家的人才,能干事才行。

    苏璟这话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里去了。

    宋濂站在一旁,听着这话,心里头却是有些纳闷。

    之前太子朱标找他,谈到了科举,在朱标的口中,事情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真是越发的奇怪。

    “不过苏璟怎么知道,这一次的科举,选出来的人才,都是庸才呢?”

    朱元璋又问道。

    虽然苏璟理由说的很对,但还是有些没说明白的地方。

    刘伯温回答道:“苏先生说,陛下夺取天下,身边已然网罗了天下人才,还是最好的人才,这科举即便选出了人才,陛下也不会觉得他们有多好。”

    这说的就是一个对比。

    凡事就怕对比。

    “嗯。”

    朱元璋点点头,对于苏璟的这个说法倒也是认同的。

    如今的大明,最厉害的人才,基本上都在他的麾下了。

    这可不是靠着什么科举考试选出来的,而是历经了多少战斗和多少实务历练出来的人才。

    区区一场考试选拔出的人,怎么能与他们相比的。

    “苏璟倒是说对了,只是,按他这么说,这科举干脆就不要举办那不是最好。”

    朱元璋看向刘伯温问道:“伯温,你觉得呢?”

    从伯温到诚意伯再到伯温,朱元璋这称呼的变化,便能看出他的态度变化了。

    刘伯温立刻道:“臣以为,苏先生说的固然对,但科举之事,乃是天下读书人向往之事,该举办还是要举办的。”

    宋濂也是说道:“陛下,臣也以为,这科举之事,势在必行。”

    “或许苏先生说的对,但若是直接放弃举行,恐怕会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无论是刘伯温还是宋濂,都是有追求的。

    他们的家族都不小,事实上若不举办科举,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更有利的。

    尤其是宋濂,太子师,门生故吏无数,如今更是翰林院承旨。

    还是举荐制的话,多少人得来求他。

    朱元璋看向两人,这世家贵族的阻力,他又何尝不知。

    科举与举荐,对于各方的利弊,老朱心里是有杆秤的。

    对于那些有着举荐权力的地方贵族和官绅来说,科举就是压缩他们势力扩张的枷锁。

    朱元璋也收到了不少建议推迟科举的奏章,说的很好听,各种理由。

    实际上他们的心思,朱元璋都很清楚。

    之所以一直要揪着苏璟说的这一句科举会停,未尝不是因为这其中的利弊关系复杂。

    朱元璋想看看,苏璟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他也想看看,某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