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都市小说 - 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开挂了在线阅读 - 第五百九十七章 术业有专攻

第五百九十七章 术业有专攻

    吃过上梁的杀猪宴,伤兵们难得歇息两日。

    各家的老人们却割了河边的柳条子和苇子,继续忙着编筐篓,编新炕席。

    一来老人们闲不下来,总要找点儿小活计干。

    二来,果园里的果子采摘时候,需要大量的筐子。

    二村的各家新房,大炕也都需要炕席啊。

    难得,侯爷这两日也不忙,于是午后吃了饭,小雨停了的时候,侯爷就和佳音在李家院子里溜达。

    先前,李老太和陶红英已经做过一次干面条了。

    把具体的步骤,用料多少,清清楚楚的记了下来了。

    这会儿,老兵们聚集在一起,正听着陶红英讲解步骤,甚至手把手的一步步教他们。

    但男人们心粗手笨,一百多人学起来,都跟鸭子听雷一样,根本不懂啊。

    陶红英说的口干舌燥,眼见这般,也是有些泄气。

    侯爷皱眉,低声问佳音,“福妞儿,你说是不是给他们换个生意?”

    佳音也是犯愁,各方面综合一下,这干面条的生意,真是最简单见效最快的了!

    “义父,那我再想想,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法子了。”

    侯爷揉揉胖丫头的头发,也觉得为难她了。

    毕竟他们这些大人都没有办法,而且干面条这主意就是福妞儿想出来的。

    他就跟着说道:“想不出来也没关系,实在不成,义父就去找你皇伯伯,再打劫两个皇庄,让他们去种地。”

    “还是不要了,义父!”佳音心软,舍不得。

    毕竟这些伤兵已经打算安家了,再换地方,恐怕把他们开始新生活的希望也换没了。

    “我再想想,肯定会有好办法的!”佳音趴在窗台上,偷偷往屋里看。

    小狐狸凑热闹,也挤上了窗台。

    佳音索性把它当了抱枕,省得窗台嗝下巴。

    正好几个伤兵在窗里,也是犯愁,坐着叹气。

    “我实在太笨了,手就像熊掌一样,搓面条都搓不好。”

    “我也是啊,眼睛看会了,手就跟不上。”

    “我倒是还行,觉得搓面条挺简单的,就是发面挺麻烦。”

    “你真说错了,发面简单,搓面条麻烦。”

    几人争论起来,显然都觉得自己有理。

    但是这倒提醒了偷听的佳音!

    术业有专攻,那就分工啊!

    “义父,我知道了,我想到办法了!”

    她蹬蹬跑过去了,拉了义父的手蹲下,然后扯了个石头在地上画起来。

    “义父你看,做面条分这几步骤,所有人如果一起学,那就要从头学到尾,那为什么不分开学呢!

    “比如,喜欢发面的就去发面,一直负责发面,当然很快就精通了。负责搓面条的就搓面条,一直搓面条,当然就更熟练!

    “这样每个人只学一个步骤,学得快,做的快,各个步骤都组合在一起,就容易了。”

    侯爷听得眼睛亮起来,接过石头,简单画画,终于笑了起来,“这法子可以试试,也许真是解决了大问题。”

    佳音骄傲的抬着下巴,说道:“义父就放心吧,这叫流水线作业,不只是面条作坊,以后所有作坊都可以这么安排!”

    正好李老二从屋里出来,听得这话就问道:“俺家福妞儿又有什么新主意了。”

    佳音赶紧扯了二伯上前,仔细讲解了一下,最后说道:“比如奶奶她们做鞋吧,糊鞋底,纳鞋底,包边,缝鞋面儿,四道工序。一个人一天能糊十双鞋底,或者纳鞋底十双都容易。

    “但四个人,分工合作,一天就能做十双鞋,若是让他们从头到尾的都一个人负责,一人一天顶多一双,总共四双。也就是说流水线作业,可以提高一倍多的效率呢!”

    李老二听的连连点头,就同侯爷说道:“侯爷,明日不是要去领一批鞋子给救济署缝制吗,可以先试试这个流水线行不行!”

    侯爷也想起这事,“差点儿忘了这事了,那就先试试!”

    佳音听着老娘说话的声音都哑了,赶紧跑进屋,扯了老娘的手说道,“娘,义父想出好办法了,可以很容易把这些叔叔教会了,今日还是下课吧,过几日在教也不迟。”

    不等陶红英应声,伤兵们已经高兴的嚷了起来。

    “真的,侯爷想出好办法了?!”

    “真是太好了,我这榆木脑袋真是不开窍啊。”

    “我也是,真是对不住将军夫人,讲了这么半晌,我还是一脑子浆糊。”

    陶红英怕他们失去信心,赶紧说道:“许是今日一下子教太多了,大伙儿学不会都正常,回去大伙儿闲着无事就回想一下,下次咱们咱们就能容易一些了。”

    众人纷纷道谢,然后就散掉了。

    陶红英抱了陶碗,一口气喝了两碗水,惹得李老四心疼,小声说道:“要不要去张神医那里要点儿药?明早起来,怕是嗓子要疼了。”

    陶红英笑着瞪了他一眼,回道:“不用,又不是受伤了,多喝点儿水就好了!”

    “那我给你烧水,我记得家里有蜂蜜,给你冲一碗喝啊。”李老四边说话就边去忙活了。

    陶红英怕他不熟悉,跟在后边指挥。

    佳音这个闺女,彻底沦为背景板。

    被塞了满嘴的狗粮,只能拎着小狐狸找奶奶去了。

    幸好,她在奶奶那里是永远的宝儿……

    第二日一早,李老二就跟着侯爷出门。

    临近中午时候,李老二雇了十几辆马车,大张旗鼓地运了不少布料和棉花等送进赈济署。

    有好奇心重的闲人,自然要问啊。

    于是,新亭侯把军中需要的棉鞋,分给赈济署缝制的消息就传了开去。

    有人说这法子好,军中得了棉鞋过冬,赈济署的老弱病残也有活计做,能够养活自己。

    有人则说新亭侯同中山伯私交好,这是徇私枉法呢。

    当然更多的人,是顾不上在意……

    因为禀帖发下来好几日了,他们家中的儿孙,就要去兵部设立在城门口的摊子上,报名,登录名册了。

    到时候,名册写好,谁想再更改,那就是逃兵,要砍头的!

    也就是说,留给各家运作的时间不多了。

    但皇上那里不肯松口,就是皇后娘娘的亲弟弟,都收到了名帖,江宁侯府老侯爷急得病倒了,也没见皇上改变主意啊!

    一时,所有人都陷入了绝望。

    先前还能沉得住气,以为皇上会收回旨意的那些人也坐不住了……

    wap.

    /106/106059/27543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