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玄幻小说 - 寒门之士[科举]在线阅读 - 寒门之士[科举] 第118节

寒门之士[科举] 第118节

    柳贺带着满腹疲惫回家,刚到院门前,就有一扎着小辫、面上粉扑扑的小姑娘冲出来,冲到他怀里的模样真如小炮弹一般。

    柳贺在扬州待久了,妙妙也是一日比一日大,她性子格外活泼好动,柳贺本以为这点随了杨尧,谁知纪娘子说,妙妙这副模样,与柳贺小时候像了十成十。

    好吧,是他的锅。

    “爹爹,陪我玩毽球。”

    “好好好,待爹爹换了衣裳过来。”

    妙妙坐在院子里等了一会柳贺,柳贺换上常服,与自家闺女在院子里踢起了毽子。

    当官五六年,柳贺身材虽未朝横向发展,但体重绝对是加了不少斤的,平日他又疏于锻炼,年轻时还常常绕着院子跑,到了现在,他伙食质量倒是大幅提升,锻炼却没能跟上。

    柳贺觉得,好在他如今在扬州任了府官,平日常在各州、县奔走,若是还在京中,他恐怕还要胖上许多。

    柳贺与自家闺女踢键子时,滚团也在一边急着追毽子跑,纪娘子于是也给它丢了一个毽子,可它却不爱玩纪娘子扔的那个毽子,光追着柳贺与妙妙踢的那个。

    “娘子也来陪妙妙踢一踢。”

    柳贺将毽子丢给了杨尧。

    时下女子都裹小脚,杨乡绅夫妇不忍女儿受苦,便未给杨尧缠足。

    杨尧接过毽子,与妙妙一道嬉戏了好一阵。

    妙妙是在京中出生的,按年纪来说也该缠足了,可柳家没有一人谈这件事,就当这事从未发生过,柳贺未亲眼见过女子缠足时的姿态,杨尧却是见过的,她自己都未吃过这样苦,又如何肯让妙妙吃?

    纪娘子也不会觉得柳贺夫妇宠女儿,她宠妙妙比之当年宠柳贺也不逊色。

    妙妙玩得累了,便和纪娘子一道玩起了纸风车,柳贺则和杨尧提起了家中事,三叔前些时日从镇江过来,说孙夫子的身体如今愈发虚弱,恐怕撑不过年底了。

    生老病死乃人间常事,柳贺听了还是不忍。

    “夫子也不愿见你这般。”杨尧道,“相公不必难过。”

    偏偏柳贺眼下任外官,扬州府中事又多,他一时脱不开身。

    “等休沐日时,我们天黑便出发,去看夫子也来得及。”

    柳贺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他在翰林院中时是五日休沐一次,可身为外官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即便有休沐日,府衙与巡抚衙门那边往往有事要处理,还有巡按、巡盐、提学各道御史来府中查探。

    大明朝设了十三道御史,南直隶为两直之一,因而没有御史,巡察诸事,扬州府归凤阳巡抚,山东道监察御史、河南道监察御史也可就扬州府事出声一二,因扬州府靠近山东、河南二道,虽不接壤,但朝廷规定,南直隶各府监管由临近布政司的监察御史分摊。

    柳贺大多数时间都在扬州府,若涉河漕事,则要常去淮安府、徐州府,涉文教事,则要前往应天府,此前和吴桂芳一道治河,他连济宁府也去过。

    作为一府主官,若是被查出不在任上,御史必定要参柳贺一本的。

    上回柳贺见孙夫子时,夫子身子已很不好,柳贺请了人照顾夫子和师娘,又请三叔、纪伯父他们这些离得近的帮忙探望,可对孙夫子的身体,柳贺心里也有数。

    夫子教过他与他爹,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长寿的老人了。

    不过难受是免不了的。

    孙夫子为人又倔,柳贺想让他搬过来一起住,他却无论如何也不肯。

    “若是夫子身体不好的,便让师娘和我们一起住吧。”柳贺叹道。

    杨尧却说:“以夫子的性子,他恐

    怕已经提前叮嘱过师娘了。”

    柳贺又深深叹了口气:“当官之后,我与亲人,与好友数年都见不上一面,上回难得见了诚甫,但之后要见面恐怕又难了。”

    “这也是难免的。”杨尧握住柳贺的手,“相公莫要成日愁眉苦脸。”

    ……

    即便柳贺为孙夫子的事难过不已,但府中依然有许多事等着柳贺处理。

    关于贩卖私盐一事,张居正几日之后给柳贺来了信,让他随本心而为,柳贺见此眉头不由皱成川字,他心中的意思应该表述得十分明白——张居正究竟能不能替他背锅。

    张居正却告诉他,他干不干随意,锅背不背随缘。

    柳贺:“……”

    这就有点过分了。

    主要是他和吴桂芳熟啊,看到吴桂芳的待遇,柳贺如何能不羡慕嫉妒恨?

    吴桂芳要治河,张居正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御史言官的抨击质疑皆被他挡了回去,为了吴桂芳,张居正甚至要将河漕合并,只为吴桂芳能在河漕总督之职上放手施为。

    换成柳贺,这待遇可谓千差万别。

    柳贺不禁感慨,谁让他会试时没有取中张敬修呢?

    今年八月,何洛文与许国任顺天乡试主考,张居正子、吕调阳子与张四维子皆榜上有名,什么叫会当官?人家这才叫会当官,人情卖了,官职升了,在翰林院中前途一片光明。

    而柳贺呢?

    出走两年,归来弹劾一堆。

    不过即便张居正这般说,柳贺该干的还是得干。

    两淮盐运覆盖的主要便是扬州府与淮安府,盐运司衙门更是在扬州府城中,别的扬州府官可以不管,柳贺既然看到了,该管的还是要管的。

    何况如今他在扬州府也并非初来乍到,说起话来还是能有些作用的。

    待这一年夏税交过,柳贺便在府中、下关、盐运司衙门与钞关等盐商集中之处及海陵、兴化、海门等盐场处张贴告示,讲官府如今重查贩卖私盐者,如有违反,严惩不贷。

    考虑到许多灶户贩卖私盐是因盐商盘剥,柳贺也强调,若灶户因盐商盘剥、借贷等被迫贩盐,盐商同罪。

    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将各行各业出身固定了,民户便是民籍,军户便是军籍,另外有匠籍、灶籍等等,也有冷门的籍,比如太医院籍,钦天监籍,籍一旦定了,民众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脱身,否则世世代代便要从一职而终。

    灶户都是灶籍,其受盐商盘剥极重。

    按理说,盐业乃是官营,灶户也算是国有雇工,形式应当类似于国营x场,国家分拨物资,国家营收得利,灶户每日拿固定收入就行,然而事实却非如此。

    兴化、海陵等地的灶户中,有不少甚至要找盐商借贷以购买烧盐的灶具,卖盐的过程中又受盐商盘剥,价格皆由盐商定,若盐商贩盐逃脱官府认定,这盐本身就等于不存在,盐商又如何会付钱给灶户?

    且灶户烧盐便得成日受盐熏,时日久了,双目失明的灶户也不在少数。

    对于这般的灶户,柳贺心中是很同情的。

    平民百姓,既无家业支撑,也无雄心壮志,要的不过是一日三餐温饱而已,他们如何不知贩私盐是重罪,若不是维生艰难,他们如何为会了一丝薄利去犯下大罪?

    一日三餐,便是百姓所求。

    这也是为何柳贺对清朝一向没有好感,某地有灾,粮食不够吃,创下“康乾盛世”的康熙帝却批复道,你们汉人一天吃三顿,粮食当然不够吃了,改一天吃一顿就行了。

    粮食问题如此解决,fao看了都要点赞。

    柳贺这道告示,便令盐商们按时给予灶户银钱,同时要求盐商不得扰乱市价,还灶民以生息。

    柳贺这告示一贴,第二日,都转运使王焕便上了门。

    “柳府台贴出告示是何意?盐之产销向来是我盐运司衙门的事,灶户也归我盐运司,地方不得干涉!”

    王焕气势汹汹,柳贺命人上了壶茶:“王盐司何必如此焦急,先喝口茶润润嗓。”

    “你扬州府的茶,本官可不敢喝。”王焕早知柳贺要干涉盐事,就等着向柳贺发难了,不过他之前吃过柳贺的亏,因而也不敢慌慌忙忙就上奏参柳贺,免得又被柳贺这奸诈小人倒打一耙。

    “下官也未干涉盐产盐销啊。”柳贺道,“王盐司,这灶户洪武朝时是归盐运司管理,然而洪武朝后期,太/祖便在盐场设百夫长,这百夫长可是归两直布政司管的。”

    “下官为一府主官,灶民也是本官治下之民,民被盘剥,下官如何管不得?”

    “柳府台的手未免伸得太长了。”王焕脸色阴沉,“你发告示倒是容易,今早本官的盐运司衙门就被堵了,盐商们都来本官面前哭诉,说灶民犯事盐商同罪,这天底下可还有公理可讲?”

    柳贺微微一笑,反问王焕:“王盐司想必也知,灶户之所以贩私盐,多是因盐商相迫,盐商只顾收盐收银,盐运司衙门只管盐之产销,可灶户被盘剥犯事,盐商侵吞其产致其家毁人亡,案件可都是归我扬州府及州县处理的。”

    “张相推出考成法,地方诉讼也归考成法管辖,下官调阅了历年案卷,扬州府诸案,有一半起于盐,此事王盐司可知?”

    “断案若不秉公,下官也要遭申斥,到那时,王盐司可愿与本官一道去吏部申明详情,就说这是你盐运司衙门的案子,本官作为扬州知府本不该管?”

    “本就是你扬州府的案子,为何要叫本官作证?”王焕道,“你也不必事事搬出吏部,便是吏部知晓,该是你扬州府的职责,你扬州府还是得担着。”

    柳贺端起茶,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王盐司,依你之意,灶民非民耶?”

    第157章 群情激愤

    王焕来找柳贺,争的便是一个管辖权。

    对灶户的管理界限其实是很模糊的,属地可管,盐运司衙门也可管,通常导致的结果是,有好处两者皆上,有坏处两者皆让,灶户若是与民户产生冲突,灶户借盐运司所管之便不服地方官府,地方官府也常更偏向于民户。

    柳贺这份告示贴出,便是向盐运司衙门道明,他打算出手管了。

    到这时候,自主权便到了柳贺手中。

    他想管也可,不想管也可,盐商们不怕他不管,就怕他某一日热血上头忽然管了,这种惴惴不安的感觉着实叫人不好受。

    王焕之所以登门,为的就是叫柳贺将那份告示撤销。

    可柳贺却不肯同意。

    他不是那等雁过拔毛的官员,不是说盐商到他的地界做生意就非得给他上贡,但盐运之事,产销归盐运司衙门,售卖私盐得利的是盐商,他扬州府却要派出兵丁官吏处理案件,那岂不是太不把地方上看在眼中了?

    何况柳贺也没说要侵占盐运司的产销之权,税他也不会多收,只是解决一下扬州府中贩卖私盐的问题罢了。

    这王焕竟急得要跳脚了。

    柳贺为他泡了茶,他却一口都未饮:“便是柳府台要治罪,盐商与灶户同罪也不可取。”

    柳贺笑道:“王盐司大可放心,下官审案最重的便是实证,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若是本府查实,灶户贩卖私盐是因盐商盘剥,本府自然也不会放过。”

    “柳府台,你是状元郎出身,本官辩不过你。”王焕面色依旧阴沉,“你若不将这告示揭了,你今日所言,本官定一字不落地上奏给天子。”

    柳贺微微一笑:“王盐司慢走。”

    王焕一甩衣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知府衙门。

    柳贺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王盐司和盐商走得太近了。”

    “若是与盐商关系不睦,王盐司也坐不上如今的位置。”顾为道,“听说王盐司原在平阳府任过知府。”

    “从平阳知府升为都转运盐使,王盐司想必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平阳府是何地?内阁三辅张蒲州的老家是也,只是不知王焕是在张四维回乡的那阵和他搭上的线,还是更早之前。

    柳贺和王焕心中都很清楚,柳贺所针对的并非灶户,而是那些藏在灶户背后、逃脱税银的盐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