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医汉在线阅读 - 第290节

第290节

    霍善不太能理解对方语气中蕴含的感情,见老大夫神色有些怔忡,和他分享道:“我觉得外头新出的鹅油蒸饼比上次吃过的鸭油烧饼好吃,你可以去尝尝。松喧得很,不费牙的!”

    老大夫笑了笑,笑容里依然带着点儿霍善不太能理解的情绪。他说道:“好,我下次去尝尝。”

    老大夫又问霍善来医馆是想做什么。

    霍善就把来意给老大夫说了。

    他也没什么特别要求,只是想挂个小牌在门口就可以了。

    霍善还把小牌拿出来给老大夫看。

    还是他小时候写的那张小招牌,他每天都揣在医馆仓库里头随身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老大夫想了想,答应了他的要求。

    霍善没觉得奇怪,当初李时珍带他过来医馆学医,那也是说一声就可以了的。当然,他是一点都不考虑人家李时珍当时可是太医院院判!

    倒是随行的家仆心中纳罕:这么小的娃娃会看病?

    潘季驯让他们跟着霍善,只说随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钱不够花回家再取,所以他们也不知道霍善到底想做什么。

    等到霍善似模似样地做到诊桌后头等患者登门了,他们都还有些恍惚。玩过家家玩到医馆来不太好吧?

    霍善哪里管过旁人在想什么?午后第一批患者登门,他便凑过去跟人家老大夫抢患者,仗着自己年纪小、脑袋灵活,别人还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他就讲得头头是道了。

    这么小半天忙碌,霍善也算是把自己的本领展露了个七七八八,老大夫对他的医术已经十分认可,所以大方地允他把那“天下第一医馆”的招牌挂满三天。

    霍善顺利挂靠成功,第二天就把苏轼摇过来吃香喷喷的漕运鸭。

    因为那家医馆名气还算大,所以霍善在这边拥有两个邀请名额。他问了其他人要不要来,结果是目前最清闲的杜甫拔得头筹。

    潘季驯今日还没正式上岗,便亲自带着霍善三人在北京城中遛弯。

    霍善力邀他们去卖书的铺子走走,里头有许多杜甫诗研究,杜甫可以尽情欣赏欣赏。

    潘季驯隐隐感觉这个提议不太美妙。

    果不其然,苏轼和杜甫进去没多久,就和人争执起来了,杜甫还荣获了一句“你懂什么杜甫”的批评。

    论打嘴仗,杜甫根本打不过明朝读书人。

    苏轼听得叹为观止,正要上去劝劝架,就听旁边的霍善兴致勃勃给他念当代大明文坛领袖王世贞的大作:“读子瞻文,见才矣,然似不读书者。读子瞻诗,见学矣,然似绝无才者——”

    苏轼用力捂住他的嘴巴,不让他继续往下念。

    这句点评的意思很简单,读苏轼写的文章,感觉他很有才华,但像是没读过书的;读苏轼写的诗,感觉他读了很多书,但是总觉得他一丁点才华都没有!

    当然,王世贞也没有一骂到底,他还夸了苏轼的小文和小词,说是昏昏欲睡的时候读起来能提神醒脑、原地满血。

    可惜后面这句被苏轼给捂没了,他就只能听到前面两句点评。

    苏轼咬牙切齿。

    好你个王世贞,我招你惹你了!

    苏轼和杜甫都是被潘季驯劝出书铺的。

    算了,算了,也不是什么大事,旁人想得后人几句点评还得不到呢。

    霍善连连点头,还搬出李时珍来举例,听袁枚说李时珍写好百万巨著《本草纲目》去求王世贞写序,王世贞没答应。还是等李时珍死后他才感慨万千,提笔给李时珍写了篇序推荐这本书出版!

    苏轼和杜甫能说什么,只能把霍善的话发送给李时珍让他感受感受什么叫世态炎凉。

    李时珍:“……”

    你们说话就说话,捎上我干嘛!

    好在漕运鸭的味道确实很不错,吃着确实和普通家养鸭不太一样,鸭肉咬着紧致得很,而且没有半点腥味,再加上烤鸭师傅手艺过人,皮烤得脆脆香香的,一口下去只觉满足到不得了。

    下午他们还领着霍善到处遛弯玩耍,完全不需要潘季驯这个东道主招待。

    唯一不太好的是北京城夜里要宵禁,苏轼他们不能到处去浪,只能早早睡下了。

    三人在北京城浪了两天,眼看到了该回去的时候了,霍善才记起自己还在人家医馆里挂靠来着。

    霍善先让苏轼和杜甫先各回各家,自己去找那老大夫说一声,顺便取回自己的招牌。

    顺便给老大夫留本方书作为答谢,里头全是李时珍他们在医馆系统里用模拟临床试验检验过的方剂。

    老大夫翻开书看了几页,便知道这本书有多珍贵。

    他亲自送霍善到医馆门口取招牌。

    外头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余晖笼罩着整座北京城。

    “你,还能回去吗?”

    眼看霍善就要走了,老大夫忽然开口问他。

    霍善一愣,纳闷地问道:“回哪里去?”

    老大夫道:“就我二三十岁的时候……或者更晚一点……三四十岁的时候也行。”他老了,眼珠子已经有些浑浊了,说出口的话却带着那么一点不切实际的希冀,“要是哪天你还能见到那时候的我,记得跟我说,嘉靖四十五年三月初一那天早点回家,别在路上耽搁。”

    那天他想着许久没给怀孕七八个月的妻子买鸭油烧饼了,特地绕路去买了两个。

    晚了一点,就晚了那么一点,不小心摔倒在地的妻子已经没气了,一尸两命。

    他本来已经努力让自己忘记了,也觉得自己已经忘记了。

    可听到霍善一说“鸭油烧饼”,记忆便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怎么会那么巧呢?

    就那天家里没别人,就那天他晚回家那么一会。

    如果真的可以回到那天之前该多好啊。

    霍善感觉这件事对老大夫似乎很重要,点着头说道:“好,如果我有机会再见到那时候的你,肯定跟帮你说的。”

    虽然他既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过去,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过去,不过他记性好,肯定不会把答应别人的事给忘了。

    为了不让老大夫白期待,霍善还是提前给他讲明事实:“就算我跟他说了,你这边也不会变的哦。”

    老大夫嘴唇动了又动,最后只是点着头说道:“我知道,已经发生的事是不会变的。”

    他只需要知道在万千世界之中,终将会有一个自己能及时赶回家就行了。

    第272章

    霍善夜里去北京城遛了个弯, 回来后商城的货架上多了……一盆奇奇怪怪的盆栽。

    霍善一口气购买了十盆,还获得了这盆栽的种子,叫什么西红柿,意思大抵是西边来的红柿子。

    看介绍是茄科植物, 那味道像茄子吗?

    霍善好奇地向已经启程前去治河的潘季驯发问:西红柿能吃吗?吃起来到底像柿子还是像茄子?

    潘季驯道:“这种来历不明的东西一般不吃, 只不过是大家觉得它长得挺喜庆的,所以把它做成了盆栽来卖, 许多人都喜欢看个稀奇。”

    国内也不是没有这种看着像果子、吃了却会中毒的玩意, 可不能因为它长得喜庆就往嘴里送, 说不准吃完就得道升天了。

    霍善自己是个有神秘医馆在手的人,自然知道茄科植物很多自带毒性, 能吃的基本都已经被人们端上餐桌了, 比如辣椒、土豆、枸杞。而那些至今还没被吃的, 大抵都是要过不少人命的。

    自古以来人们都口口传颂“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那肯定是有这么个概念:不了解的东西不能随随便便往自己嘴里送。

    怎么都得等别人先试试再说,别人试了没事自己再吃, 安全!

    霍善看来看去,还是觉得这果子很诱人, 他把西红柿当药材录入医馆药草名录, 定睛一看,没有毒性,可以食用!他觉得自己真是聪明绝顶,屁颠屁颠抱着盆西红柿去找李长生, 问他知不知道这个要怎么吃。

    李长生:。

    他怎么知道要怎么吃?

    不过这又是柿又是茄的, 无非是当果子吃以及当菜煮, 李长生想了想,接过霍善手里那盆结满红果子的西红柿盆栽说道:“我试试看。”

    霍善连连点头, 顺手摘了一个熟透了的红果子去逗霍小圆玩。

    霍小圆最近已经满三个月了,牙齿开始冒头,但竹子和竹笋还是啃不了的,大抵得再吃个半年的奶才能长齐一口好牙。

    好在它不挑食,霍善能喝的牛乳羊乳它都能喝,且喝得愈发油光水滑,想必等它满周岁时就是个合格的圆滚滚了。

    霍善见人家冒了个牙尖尖,就拿各种香香甜甜的果子去逗弄,就喜欢看它咬得超级努力但只能在果子上留下个小小牙印的可怜样。

    气得霍小圆整只熊都不好了,愤怒地朝着笑得人仰马翻的霍善嘤嘤叫。

    今天也一样,霍善拿着个又红又大的西红柿来给霍小圆咬着玩,看看它到底是怎么个反应。

    霍小圆已经上过好多次当了,见霍善拿着个果子过来,马上生气地转过身去,留给霍善一个屁墩。

    霍善马上把西红柿拿到它鼻子面前晃了晃去,成功吸引它的注意力后还开始夸起这果子有多难得,它可是从特别远的地方漂洋过海来到我们餐桌上的,不多吃几口都对不起它的无私奉献!

    霍小圆听不太懂,但还是又上了他的当,抱住圆溜溜的西红柿猛猛张口,用力在西红柿上留下一个……超小的牙印。

    连西红柿皮都没咬破,自然尝不到里面酸酸甜甜的汁水。

    霍小圆气鼓鼓。

    可恶,想拍扁这个西红柿!

    霍善看够了霍小圆的乐子,又抱着盆西红柿去找霍光,说是给他补个新婚礼物。看到这盆西红柿没有,这叫“柿柿如意”,摆在他叔的办公桌上不仅好看得很,办公时饿了还能摘下洗洗吃!

    他是个多么体恤下属、关爱亲叔的好孩子啊!

    霍光:“……”

    对对对,你说的都对。

    孟蒹见了这盆“柿柿如意”,倒是觉得挺有意思。

    早前霍善号召江夏郡家家户户栽种牡丹的时候她就有点儿想法了,这会儿便琢磨着发展一下盆栽行业。

    陶盆古朴,瓷盆雅致,再配上修剪合宜的植株,摆在屋中能添许多雅趣。

    人满足了温饱需求以后,便会有更进一步的欲求了。她既然嫁给和霍光,便不宜再亲自去经商,可她又是个不爱清闲的,这些时日一直在琢磨着该干什么才好。

    眼下看着这盆栽,孟蒹就有了新方向。

    江夏郡这边本来就被霍善培养出了不少种植方面的人才,杂交、嫁接、温室栽培等技术都在逐步成熟,再配上瓷窑那边日渐提高的烧造能力,算下来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江夏郡这边不发展一下观赏作物实在是暴殄天物。

    等到霍善手头这些新粮种全面推广开去,许多人追求的就不仅仅是丰衣足食了。